2018年11月25日 星期日

张维迎:知不知,小平也(国内又被刪除了)

邓小平有关人类及他本人知识局限性的认知,不仅影响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而且影响了改革路径的选择。

邓小平是一位坚定的市场化改革者。他之所以能成为这样一位改革者,是因为他是有大智慧的人。他最大的智慧就在于知道自己的“无知”,承认自己的“无知”。正是因为知道自己有所知有所不知,知道没有人无所不知,他相信市场经济才是实现民富国强的康庄大道,并选择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道路。

智者知不知

人们习惯于用知识的多寡区分人的聪明和愚笨,如说聪明人满腹经纶,愚笨者愚昧无知。
其实,就智慧而言,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不在于是否拥有某些特定的知识,而在于是否认识到自己在知识方面的不足。

智者知道自己的无知,也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愚者不知道自己的无知,或者即便知道,也不愿承认。

所以,老子说:“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又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苏格拉底说:“我知道自己什么也不知道”(I know that I know nothing.)。据说有个雅典人曾宣称自己无所不知,要和苏格拉底辩论。辩论之后,苏格拉底对他的学生说:我比这个人聪明!学生问:何以见得?苏格拉底答道:我们两人都不知什么是善恶,但他以为自己知道,而我知道自己不知道。所以,我比他聪明一点。

莎士比亚说:“傻瓜认为自己是聪明人,而聪明人自认为自己是傻瓜。”
哲学家罗素说:“有关我们时代最痛苦的一件事是,那些自以为什么都确定无疑的人都是些傻瓜,而那些有一定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人则充满疑惑,犹豫不决。”

任何科学发现,都从承认无知开始。



无知者无畏

为什么聪明人知道自己无知,而傻瓜不知道自己无知?

因为,一个人产生和拥有某种知识的能力,也正是评价该知识本身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缺乏这种技能,不仅意味着他没有可能获得这种知识,也意味着他没有能力认识到自己不具有这种知识。比如说,一个不懂得语法的人,不可能知道自己在语法上犯了错误;反之,一个懂得语法的人,知道自己写的句子是否犯了语法错误。

在心理学上,这被称为“杜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基于四个心理学实验(涉及欣赏幽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语法能力等),贾斯汀·克鲁格和大卫·杜宁于1999年在《人格和社会心理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给出如下结论:低能力的人有一种“虚幻的傲慢”(illusory superiority),会错误地高估自己的认知能力;这种认知偏差来自他们没有能力认识到自己能力的匮乏;由于缺乏元认知(metacognition)的自我意识,他们倾向于高估自己的实际能力和业绩,而且高估程度与实际能力成反比。比如实验中成绩最低一组的参与人,平均实际成绩排名在第12个百分点,但参与者的自我评价排名在第62个百分点,不仅远高于实际排名,而且高于平均排名(第50个百分点)。

杜宁-克鲁格效应在现实中比比皆是。比如,1977年参加高考的时候,和我同考场的几个考生每门课考完都谈笑风生,感觉良好。但他们没一个人最终考上大学。越不知道什么不是正确答案的人,越不可能知道自己考得糟糕。

杜宁-克鲁格效应的一个表现是俗话讲的“无知者无畏”,作者在他们论文开头引用的犯罪例子对此提供了很好的注释。1995年的某一天,一个名叫麦克阿瑟·惠勒尔的男子,在光天化日之下相继抢劫了两家银行,并且在抢劫时没做任何伪装。当天晚上11点,电视新闻节目播出了银行的监控录像,惠勒尔很快被拘捕了。当警察给他播放监控录像的时候,他一脸愕然,喃喃自语道:“我脸上可涂着柠檬汁啊!”原来,他以为只要脸上涂上柠檬汁,监控摄像机就难以识别其真面目。正是这种错误知识导致了他的不幸。

杜宁-克鲁格效应之所以值得我们重视,不仅因为它给无能者带来个人悲剧,更在于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的灾难。不止一位哲人曾说过,人类历史上许多坏事是好人干的。好人之所以干坏事,十有八九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无知。计划经济的悲剧,就是好人干的坏事。

哈耶克的信徒

哈耶克为什么在他年富力强、学术声誉大振时,从经济学转向哲学,特别是认识论的研究?要不是197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几乎被主流经济学界遗忘,而他获奖的理由是20世纪30年代初对商业周期理论的贡献,这一理论至今不被主流经济学待见。

在很长一段时间,我曾猜想,哈耶克之所以“改行”,是因为他意识到在经济学领域自己竞争不过凯恩斯。毕竟,许多原来他的追随者相继变成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并且博得大名,这不能不使他心灰意冷。

我现在认识到,这个猜想太肤浅!哈耶克转向哲学研究的真正原因是,那场有关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大辩论使他认识到,如果不能从知识论和认识论的角度理解市场,就不能为市场经济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也就不可能摧毁人们对计划经济的信念。他知道,在新古典经济学的范式内,市场和计划难分伯仲,这就是当时许多经济学家欢呼奥斯卡·兰格已赢得大辩论的原因。兰格正是用严格的新古典经济学证明计划经济的可行性的。事实上,直到今天,计划经济的幽灵仍然不时登堂入室,它的护身符就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失灵”理论。
哈耶克为市场经济提供的认识论基础,集中包含在他跨越半个多世纪写的五篇论著中,包括:《经济学与知识》(1937年)、《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1945年)、《作为发现程序的竞争》(1968年)、《假装有知》(1975年)和《致命的自负》(1988年)。其中《致命的自负》是哈耶克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著作,可以说是他学术思想的精华。

哈耶克的基本思想是,计划经济之所以不可行、市场之所以优越于计划,就是因为人类的无知,以及由此产生的知识传递的困难。在一个由众多人组成的分工社会,与经济决策相关的知识分散在每个人的头脑中,有关资源、技术和偏好的信息都是私人信息,不可能由任何人全部拥有,对任何人都不是给定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一些局部知识,每个人又都是无知的。因此,社会经济问题本质上是如何才能够以最优的方式,把那些资源用以实现各种唯有这些个人才知道其相对重要性的目的的问题。简而言之,经济问题实际就是一个如何运用分散化知识的问题。

在哈耶克看来,从根本上讲,市场是一个认知装置,是一个生产和传递信息的过程。通过价格和蕴藏在每个个体中的企业家精神,市场把分散的知识传递给分散的决策者,从而使他们能彼此协调行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并不断生产出新知识、新资源和新技术,推动社会进步。计划经济之所以不可行,是因为分散化的知识不可能集中于一个统一的中央计划机关,任何试图这样做的行为都会导致信息本身的消散。之所以如此,不仅因为有关资源和环境的知识是不断变化的,更由于大部分与经济决策有关的知识是主观的,是如迈克尔·博兰尼讲的“默性知识” (tacit knowledge),这些默性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能像科学知识那样编码,因而没有办法以非价格的渠道传递。

在西方学术界,对计划经济的失败,最普遍的解释是它不能给个体提供恰当的激励。也就是说,计划经济之所以失败,是由于人的自私。这种解释当然没错。但哈耶克证明,即使撇开人的自私,仅仅由于人的无知,就足以导致中央计划的失败。利他主义并不能挽救计划经济的命运。

计划经济的拥护者,实际上既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也没有认识到人类知识的本质。他们以为,经过适当方式挑选出的专家组成的某个权力机关,只要被赋予足够的权威,总有办法收集到制定经济计划所需要的信息,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实际上,他们把有关事实性的“科学知识”和统计信息,理解为制定计划唯一需要的知识,没有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重要但不能系统组织的知识——默性知识,而正是在这个方面,每个人比所有的其他人都更具某种优势,只有当立基于这种知识的决策是每个个体做出,或者经由他的积极合作而做出的时候,这种知识才能得到运用。哈耶克批评计划经济拥趸的幼稚是“致命的自负”,这种自负使他们无法洞见价格机制的真正作用和分散决策中体现的企业家精神,野心勃勃地试图用中央计划取代个体决策,导致了人类的灾难。

当然。人类的无知也意味着,市场可能出现协调失败,企业家也会犯错误。

但是,在考虑一种经济制度的可欲性时,我们不应该把现实中的某种制度与经济学家想象的、完美无缺的乌托邦相比较,而应该在不同的实际制度之间做比较。市场经济之所以优越于计划经济,不是因为市场配置资源总是有效率的,而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下,由于逐利动机和竞争压力,人们总是有积极性即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无论这种错误是别人犯的还是自己犯的。一个企业家犯的错误,就是另一个企业家的赚钱机会。纠正别人的错误有利可图,纠正自己的错误可以减少亏损。因此,市场是一个不断纠正错误的机制。相反,在计划经济下,大权在握的决策者既没有纠正错误的竞争压力,也没有纠正错误的盈利动机。事实上,他们最有积极性做的,可能是错上加错地掩盖错误,结果通常的情况是,一系列的小错误累计成大错误,直至经济到达崩溃的边缘。

邓小平没有读过哈耶克的著作,甚至可能压根就不知道哈耶克是何许人也。但从中外计划经济的实践中,他领悟到了哈耶克从认识论角度证明的结论:市场优于计划。他认识到人类知识的局限性,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因而相信农民自己种地比公社干部指挥农民种地好,“傻子”年广久比想抓他的人更值得尊重,企业家决策比官员决策更有效,地方分权比中央集权更有利于因地制宜和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这就是邓小平发起市场化和分权化经济改革的认识论基础。从这个意义讲,他是哈耶克的信徒。

遗憾的是,由于不理解哈耶克的认识论,时至今日,一些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仍然陷入“致命的自负”不能自拔。他们或者不知道自己的无知,或者假装自己无所不知,貌似“艺高人胆大”,实则是“无知者无畏”,一会儿建议搞产业政策,一会儿沉迷于刺激总需求,结果是,根据他们意见制定的政策不仅扭曲了中国的经济结构,而且使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受到伤害。

改革就是干中学

邓小平有关人类及他本人知识局限性的认知,不仅影响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而且影响了改革路径的选择。

与哈耶克一样,邓小平认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制度,一定是持续演化的结果,而不是人为设计的产物,因为没有人有足够的信息和能力设计出一个一劳永逸的完美制度。任何人为设计的制度都经不起时间的检验。这正是计划经济体制难以为继的原因。

邓小平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但邓小平明白,经济-社会改革不同于盖大楼、修大桥,不可能按事前设计好的图纸施工,而必须采取“走一步看一步”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

“摸着石头过河”是邓小平渐进式改革思路最直观、最朴素、最形象的表达。它的认识论基础是,与经济制度运行的所有知识一样,改革所需要的知识也是分散化和地方化的,任何个体和领导集团都不可能拥有操作改革过程所必须的所有知识,邓小平自己也不例外。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思路不断受到批评。不论批评者对它的缺点讲得如何头头是道,他们实际上染上了“致命的自负”,自以为知道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的东西。就我所知,国家体改委从成立之日起,就以制定总体改革方案为己任,先后出台了十多个总体改革方案,但每一个方案充其量只是提出改革的一些原则性建议,没有一个方案称得上是施工蓝图。这不是因为起草这些方案的人不努力、不聪明,而是因为他们不可能有制定一个改革蓝图所需要的足够知识。

邓小平明白,改革所需要的大量知识是实践知识,改革是一个“干中学”的过程,不同改革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只能在改革过程中陆续地显现出来。因此,他主张改革从容易的地方开始,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而不是毕其功于一役,不能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搞“眉毛胡子一把抓”。邓小平对“一揽子改革方案”不感兴趣。

由于同样的原因,邓小平主张搞改革先搞试验,试验取得成功后再大胆推广。最为世人称道的试验是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它们可以说是市场化改革的综合试验区,承担着为未来中国探索一条出路的使命。

事实上,在邓小平时代,没有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不是从试验开始的。价格改革、流通体制改革、工资和用工制度改革、财政税收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外汇外贸体制改革等等,概无例外。即使像在上海和深圳建立股票交易所这样重大的举措,他也说,可以先试试,不断总结经验加以改进,实在不行了再关掉。

邓小平知道,由于人类认知的局限,对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科学预测是不可能的,改革过程中免不了犯错误,但不改革没有出路。所以在重大问题上,他往往愿意在摸清全部事实之前就大胆推进,同时为可能发生的必要调整留出余地。他总是鼓励各级官员大胆地试、勇敢地闯,不要像小脚老太太走路,不要怕犯错误。他说,谁反对改革,就让谁下台。因而在他的领导下,宁可改革犯错误,也绝不允许不改革,便成了一种官场文化氛围。许多成功的改革举措都是各级地方官员冒着风险闯出来的。

邓小平知道,中国改革和发展所需要的许多知识和思想观念存在于别的国家,特别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所以他对外开放的决心从未动摇,他从来没有想过害怕苍蝇飞进来就把大门关上。1978年访问日本时,他曾说来日本是为中国的现代化寻找“仙草”。他坚持“拿来主义”,派遣官员出国考察,鼓励年轻学者出国留学,邀请外国专家为中国出谋划策。他把吸引外资当作引进先进技术和思想观念的战略性举措,拒不接受“帝国主义夹着皮包回来了”的指控。他在国际上广交朋友,并且虚心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因为他知道,国际友人提供的信息,可以减少由于无知导致的决策失误。

邓小平有自知之明。他行事果断,但不刚愎自用。即使不是他发起的试验,只要行之有效,他就给予支持。他做出的决策,如果事后证明有误,他会适时调整。对他没有知识和信息做出判断的新事物,他不轻易表态,而是采取“看看再说”的态度,等自己有了足够的信息后再一锤定音,因为他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明白自己在经济事务上不是高手,因而把经济决策委任于更熟悉经济事务的其他领导人。即使在他最擅长的外交领域,他也不急于解决那些棘手但并不迫切的难题,因为他相信,后人比今天的人更聪明、更有智慧解决好这些问题。

2018年11月19日 星期一

晚清崩溃前的四大现象

一、拒绝承认掉入“塔西佗陷阱”,大清无限期拖延宪政改革

大清末期,数千自费或公费的有为青年远赴重洋留学,他们犹如第一批挣脱两千余年极权囚笼的鸟儿,亲眼见证并认识了强大的西方世界。在自由的天空下,他们很快就认识到大清积贫积弱的根本原因来源于制度的落后。为此, 他们展开了积极而艰辛的有关“救国存亡”之路的探索。他们利用自己获得的学识结社、办报、翻译西方典籍、宣传先进理念与思想,成为一粒粒唤醒民众的火种。


正是在在国内外“私媒”的大力宣传与启蒙下,才导致不断地有大清臣民从“天朝上国”的酣梦中醒来,对大清极权统治的合法性展开了广泛而深刻的质疑,直至不再相信他们的任何虚假宣传,将他们说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标点符号都当作调侃的笑料。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明白,大清明面上推崇的是孔儒等传统文化,实际上推行的却是《商君书》中的贫民、弱民、愚民的既定国策。

最终,两股思潮的急剧冲突终于酿成了大清朝严重的官民对立,陷于塔西佗陷阱而无法自拔的大清统治集团只能依靠毫无底线的“抓人”与“判刑”来制造恐惧、打压这股觉醒的思潮与进步的力量。然而,随着清醒过来的人越来越多,来自民间的反弹力度越来越大,再加上国内外舆论与列强施加的压力,甚至连久居深宫内苑、刻苦钻研权谋术与管家婆思维的老慈禧也意识到“非君主立宪制不能救祖宗遗留下来的江山也”!

于是,在老慈禧的主持大局下,大清终于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只可惜,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最终在涉及到八旗勋贵的既得利益时,再一次遭到了来自利益集团内部的强势阻挠----他们不仅在会议上集体围攻改革中坚袁世凯,甚至还唆使“坏太监”们用臭鸡蛋狂砸让他们这帮“阉货”集体失业的老袁同志。关键时刻,老慈禧并没有站在“改革派”这边,出于对于失去“绝对掌控权力”的恐惧,她最终还是听从老袁的建议宣布将改革的期限推至十二年以后,将改革的大难题交给下一代去解决。最终,就算有徐锡麟这种壮勇之士在公堂之上如猛虎般咆哮“凡搞假立宪必来真革命”,也未能唤醒矢志“醉生梦死”、“娱乐至死”的大清权贵集团的惊觉与猛回头。

二、不解决任何具体问题却致力于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大清君君臣臣、上上下下陷于新盛世的“囚徒困境”

世界瞬息万变,大清国破如斯,八旗勋贵们却热衷于提笼架鸟、搂着洋婆子热舞寻找“新乐子”,连最起码的“危机意识”也没有。他们不相信塔西佗陷阱,不相信市场经济,不相信民主法治,一次次白白葬送改革的大好机遇,直至逼迫精英阶层走上由“对抗”转化为“反抗”的老路。实际上,任何极权的崩溃都是从人民对他的不信任开始的。

当一个政权失去人们的拥护,并不单单是因为它有多邪恶,而是它在文化上、趣味上变成了一种拙劣可笑的东西。人们不会忘记,在苏联、东德的末期,在几乎每一个极权社会的末期,都曾发生过一模一样的事情----只要有足够多的人开始嘲笑它、鄙视它,这样的政权基本就踏上了一条不可逆的死亡之旅。

老慈禧执政期间,尚且知道启用一批“汉人能臣”——让他们充当“中流砥柱”对大清这艘破船进行缝缝补补,大搞“拆了东墙补西墙”的面子工程的干活。然而,自从老慈禧不幸嗝屁后,大清政权便旁落入摄政王载沣与庆亲王奕劻之手,这哥俩一个弄权一个敛财,先后撵走袁世凯气死张之洞,连“裱糊匠”的面子工程也懒得去打理了,只是一味地追求“有权任性”,执政就像过家家般想一出是一出,带领一帮八旗家丁全面实施打砸抢烧的高压政策,最终玩残了别人也玩残了自己,葬送掉了大清最后一次回光返照的机会。

可以说,大清统治集团在不断地给人民制造恐惧、画地为牢、严加管控的同时,也正在为自己挖好的坟墓砌上一块块“封门砖”,为自己的寿终正寝提前敲响了丧钟。有鉴于此,留给后人的启示就是:凝望深渊的人要极力避免自己也掉进深渊,编制牢笼的人一定不要将自己打造成权力的囚徒!“囚徒困境”,并不单指百姓会深陷其中,“有权任性者”似乎更难迷途知返。光绪是被慈禧软禁的“替罪囚徒”,慈禧是被八旗勋贵绑架并为其服务的“权力囚徒”,八旗勋贵又何尝不是被既得利益绑架并走向自我毁灭的“盛世囚徒”?

三、各种潜在的社会危机隐而待发,逐渐酝酿堆积形成“明斯基时刻”

在八旗勋贵与一帮阔佬遗少的顽强阻击下,大清的改革最终功亏一篑。各种潜在的社会危机非但未能得到有效缓解,反而在八旗家丁们“有权任性”的胡乱折腾下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急剧攀升态势。

简单归纳起来,大清的社会危机主要包括:一、诚信危机。国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国,官员视民众如草芥民众视贪官为仇敌。道德沦丧土匪横行,底层互害高层内斗,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府无论宣传什么表什么态干什么事都玩不转了。二、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又包括通胀危机、债务危机、金融危机三部分。大清虽然号称GDP天下第一,但是大部分税收都变成了列强与八旗勋贵们共同瓜分的蛋糕,民众所得少之又少。政府举债,铜钱贬值,外资银行逐渐控制着大清的经济命脉,洋货不断冲击着传统手工业,民众的购买力降至史上最低点。三、灾难危机。大清末年,西方工业蓬勃兴起,大清却仍然安于自给自足的小自然经济闭关锁国固步自封。每遇灾荒之年,农民流离失所,官府却拒绝施予任何救助。被逼上绝境的灾民,要么“易子而食”,要么“啸聚山林”,朝廷追加的“剿匪”饷银几乎占去大清财税的半壁江山。

大清统治集团轻视各种危机却致力于“暴力维稳”的结果,注定了“明斯基时刻”的必然降临。所谓明斯基时刻(Minsky Moment),指的是指美国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 (Hyman Minsky)所描述的时刻,即资产价值崩溃的时刻。明斯基观点主要是经济长期稳定可能导致债务增加、杠杆比率上升,进而从内部滋生爆发金融危机和陷入漫长的去杠杆化周期的风险。

贵金属货币年代,危机总爆发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政府入不敷出,最终宣布破产;疯狂印钞年代,危机总爆发的主要形式表现为货币贬值通货膨胀,最终激起民怨。

四、大清臣民自扫门前雪,坐等蝴蝶轻轻挥动翅膀引发剧烈震荡的“蝴蝶效应”

既然没有人愿意去解决任何实际问题,也没有人有勇气去排解各种社会危机,那么,唯一的解决之道就只剩下继续挥舞胡萝卜和大棒隐瞒危机打压真相,一厢情愿地将灾难爆发的时间无限期向后拖延,直至演变成一发不可收拾的毁灭性灾难----说白了就是举国沉沦,大家一起坐着等死!那年头,谁都看明白了,既然说真话有风险,那就继续自娱自乐地歌颂盛世直至娱乐至死吧!

谁都知道雪崩之前的日子是最难熬的,但是为了苟且残喘大家还必须艰难地活下去,大清国民与大清统治集团比拼的就是谁活的时间更长。谁都知道泥足巨人必然坍塌,谁都知道深刻巨变终会到来,但是深受明哲保身的传统熏陶的大清臣民就是打死也不往外说。但是下意识里,他们总在盼望有一只美丽的蝴蝶在不经意间轻轻煽动一下翅膀,有一声轻嘘提前引爆雪灾,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忽然从天而降!直到那时,大家才会轻吁一口气:谢天谢地谢上帝,总算彻底解脱了!

既然大清统治集团迷恋枪杆子的威力与笔杆子的魅力,拒绝任何合理的改良建议,执意一条道走到黑,那么,迎接它的就必然是被暴力推翻!问题是,大清体量庞大,很难轻而易举地去撼动它的根基,除非强有力的局部哗变或者全面爆发抗争才能让它轰然坍塌。但是,以孙中山、黄兴等为代表的先驱们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采取各种“敲山震虎”的方式一步步去撬动强权的缝隙。可以说,正是在这些先驱们飞蛾扑火般前赴后继的舍身取义下,才导致了一只蝴蝶在不经意间轻轻煽动了一下翅膀!正所谓种什么因得什么果!

传说中的那只蝴蝶就是发生在湖北武昌军营内的一次“意外哗变”!武昌起义打响了幸亥革命的第一枪,就像一只蝴蝶在不经意间轻轻煽动了一下翅膀,迅速引发了全国的连锁反应最终,看似无比强大、拒绝任何改良建议的大清腐朽王朝,终于在漫天蝴蝶挥舞的翅膀下灰飞烟灭,三岁的清帝溥仪在北洋嫡系的逼宫下发布了“退位诏书”----这难道不正应了那句“凡搞假立宪必来真革命”的预言吗?

大清灭亡留给后人的启示就是:看似武装到牙齿、强大到爆、不可一世的强权,实则百弊丛生、腐朽糜烂、不堪一击;而看似缺乏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民主制度,实则是安装了各式减压阀、自我修正能力极强、能及时排解社会怨恨的实用良方!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大清的悲剧会不会成为高悬的明镜或警钟?人人都知道他们将自己活成了一个卑劣无耻的笑话,他们自己却总将自己当成神话不会破灭的盛世传奇!

俞敏洪女性堕落论,成为热点,连夜道歉网民不收货

俞敏洪因为一段话,成为热点:



“衡量和评价的方向,决定了教育的方向。而不是说,写了一本书或者是写了一个核心素养,大家去读,就能改变教育的方向的。举个简单例子,如果中国所有的女生找男人的标准,都是这个男人会背唐诗宋词,那全中国所有的男人都会把唐诗宋词背的滚瓜烂熟。

如果说所有的女生都说,中国男人就是要他赚钱,至于说他良心好不好我不管,那所有的中国男人都会变成良心不好但是赚钱很多的男人。这正是中国现代女生挑选男人的标准。所以实际上,一个国家到底好不好,我们常常说在女性,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中国是因为女性的堕落导致了整个国家的堕落。”





这个论述,最有意思的在于,创造了极多的吐槽点,列举一下:
一、现在整个中国是堕落的。这个判断很大胆,但支持它的证据是什么?可以给数据,贫穷加剧、犯罪率上升、平均寿命降低、教育程度下降、等等,但都没有,这就可以各说各话了,反正都是主观判断。

二、中国现代女性挑选男人的标准都是“会赚钱不要良心”,这与事实不符,女性挑选男人的标准很多,一个脑子没问题的女性,将标准定为“会赚钱又有良心”,不是更有利于自己吗?赚钱与良心并不冲突,大家问问自己就行,你比10年前更有钱(这个比例是高的),你是不是比10年前的良心少了?应该是差不多的,甚至良心更好了。比我有钱的,是不是良心比我差?而比我穷的,是不是良心总是比我好?就说俞敏洪吧,上百亿的身家,按他自己的逻辑,要良心极其不好,才能赚这么多钱。

三、女性找男人的坏标准造就了中国的坏男人。一个男人,在结婚之前,最重要的女人是他妈妈,是先按妈妈的标准成长的。据我观察,妈妈要求儿子,普遍还是正常的,既让他们背唐诗宋词,也教他们公序良俗。一个男人,在结婚之后,除了老婆,至少50%,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女人,他的女儿,女儿对父亲的要求,更不会出差错。就算老婆都是坏人,妈妈与女儿也是好人,好坏的比例关系还是1.5比1,是正面的。

四、中国赚钱的,是不是都是男人?女人一点也不少,又赚钱又养家的女人,多得是。赚钱的男人都坏掉了,也得考虑这部分赚钱的女人对中国的影响吧?

五、还有,犯罪是论行动的,不是论思想。就算俞敏洪所说的成立,中国堕落,原因在于中国女人的坏思想与中国男人的坏行动,那还是实施了犯罪行为的男人们应该承担责任。俞敏洪这段话,男人更生气才对,这就是把中国男人描述成是中国女人养的僵尸,毫无自己的思想与选择,什么时候这么惨了?我们多数时候,是不听女人话的!你让我赚钱,我偏不赚钱;你让我戒赌,我偏不戒赌。

俞敏洪后来道歉了,说他的原意是:“一个国家的女性的水平,就代表了国家的水平。女性素质高,母亲素质高,就能够教育出高素质的孩子。男性也被女性的价值观所引导,女性如果追求知性生活,男性一定会变得更智慧;女性如果眼里只有钱,男性就会拼命去挣钱,忽视了精神的修炼。女性强则男人强,则国家强。”

这怎么是道歉,这不是同样的意思再说一遍嘛:国家不好,女人要背锅。

其实,按照俞敏洪的逻辑,他的道歉应该这么说:我之所以乱说,是因为我老婆糊涂,否则我也不会糊涂,女性乱说则男人乱说,不要怪我,去怪我老婆。——哈,这只是个玩笑,希望俞太不要见怪。

2018年11月15日 星期四

李克强新加坡千人晚宴致辞不用稿还加英文,对比习近平独见林郑念稿六分钟,你这是给习包子上眼药吗?

习近平会见香港特首时,竟然在下属面前读稿足足6分钟,而且看一眼读一句,令人非常惊讶!当习发言后,轮到林郑发言时,她完全不看讲稿,一口气背出长达2分钟09秒的演词,展现好口才本色。紧接着发言的崔世安亦没有看稿,发言1分20秒。


参考习近平面对安倍读稿,再到进博会「疯狂宇宙」,

现在面对下属,更明着拿小抄,让人怀疑他心理出现问题,面容疲惫。

反观李克强重新活跃,李克强出席新加坡工商界欢迎晚宴并致辞前,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主席张松声为李克强做球,提出了一个小请求:希望李克强发表致辞时能够“不用讲稿”。


“李回答‘客随主便’!李克强也希望以此表达对新加坡的尊重:不用讲稿,用‘心’讲话。”李克强的开场白引发现场一片笑声和掌声。

此场景发生在当地时间11月13日晚,李克强在新加坡出席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和中华总商会联合举办的欢迎晚宴并致辞。来自新加坡工商界千余人出席活动。



李克强这是打脸习近平,逼习一尊放权吗?

2018年11月10日 星期六

政审你大爷----中共全球秒删文共赏

作者:红拂女
重庆高考报名要政审的事儿火了,我一听,又乐了:有些东西又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这国很多政策荒语绝伦,但制定者为自己辩护起来总是振振有词,问题就在于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谁。高考报名要政审? MMP,大学是你家开的吗?这国绝大多数大学都是公立大学,公立的意思是花纳税人的钱在办教育。你们收税时从来不觉得我们道德品质恶劣,不要我们的肮脏钱,凭啥到了我们的孩子考大学的时候,就嫌弃我们的孩子道德品质恶劣,不让报名考大学了呢?


再说,这道德品质恶劣是怎么界定的?申请信息公开,要求知道有没有签过放弃唐努乌梁海领士的条约,算道德品质恶劣吗?道德品质恶劣与否,谁有资格来界定?制定这种规定的脑残,你丫自己的道德品质过关吗?这国有道德品质罪吗,有道德法庭吗?一边昭告天下要依法治国 ,一边私下里对纳税人的孩子进行道德审判,取消他们的高考报名资格,这事儿不荒谬吗?


说一干道一万,只要我们的孩子没犯罪,凭啥取消孩子的高考报名资格,剥夺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你们制定这种脑残规定的时候,直过宪法吗,问过纳税人答应不管应吗?你丫的工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纳税人掏钱付你工资,是让你为人民服务来着,不是祸祸人民来了。动不动就取消这个剥夺那个,这个收费那个涨价,不就是因为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吗?者以为老百姓的一切都是你们恩赐的,忘了你们的一切都是纳税人恩赐的。

连五代十国的后蜀皇帝孟昶都知
“尔俸尔禄,民服民
“下民易虐,上天难欢” ,那意思是当官的吃的是老百姓的饭,要知道感恩,欺负老百姓狠了,是要遭天打雷劈的。


在21世纪的今天,你们还不懂这道理,是脑残还是心坏呢? 重庆的教育官儿一看这事闹大了,出来否认说没政审这回事,“我们叫思想政治的考核和现实表现的审核”.越抹越黑了,“思想政治的考核” ?这是在治思想罪吗?如果思想有罪,那全国人都可以入罪,谁思想有问题还不是你们一句话的事吗?

看过《肖申克的教赎》的瓜友可能都还记得,安迪辅导年轻犯人汤米考大学的事儿。犯人也可以考大学?没错,在美国,犯人也是可以接受教育的,部分表现好学业优秀的几人甚至可以中请联邦佩尔助学金接受大学教育,美国有专门的监狱教育,对犯人进行R业技能和基础文化教育等等。不仅美国,欧美国家都有类似的监狱教育系统。

有人可能会质疑说犯人凭什么接受教育,这不是在变相奖励犯罪吗?不是。欧美国家推行监狱教育,是因为犯罪率高的人群往往也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因此他们认为让犯人接受教育,刑满回到社会后,二次犯罪的概率会大幅降低。


事实证明,这个理论是成立的。英国司法部的统计显示,有了监狱教育后,二次犯罪率降低了一半以上,从而为司法系统节省了大量预防犯罪和起诉罪犯等等的开支,也就是说监狱教育替纳税人省了钱,也提高了纳税人的安全保障,监狱教育,一方面拯救了犯人的后半生,方面保护了纳税人的钱袋和安全。相信犯人也能通过教育洗心革面,是人道至上的文明理念,绞尽脑汁为纳税人减负、对纳税人负责,是饮水思源的现代执政理念。说白了,人家的政府,知道自己是谁,知道是谁养活了谁,谁该为谁服务。


教育的目的本来就是商人,通过教育让孩子们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为社会发展责献-己之力,也出幸福快乐的自己,连犯人接受教育洗心革面,是人道至上的文明理念,绞尽脑计为纳税人减负对纳税人负责,是饮水思源的现代执政理念,说白了,人家的政府,知道自己是谁,知道是谁养活了谁,谁该为谁服务。


教育的目的本来就是育人,通过教育让孩子们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为社会发展贡献一己之力,也活出幸福快乐的自己。连犯人接受教育后都能洗心革面,更何况还处于思想成长期的孩子?以思想政治审核的名义剥夺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岂不是背离了教育的初衷与目的?人家资本主义国家都有信心教育好犯人,N个自信的你们倒没信心教育好孩子吗?

以思想政治审核的名义到夺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说白了就是把公民该有的权利当做奖赏与筹码来控制孩子脑子里想什么。孩子连思想的自由都没了,还会有创造力吗?难怪泱泱大国十四亿人口却造不好一个小小的芯片,造不好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尖。也难怪国产骄做华为手机竞然是日本人研发的。

有些东西,长点心吧,别老为了自己小集团的利益把全国人的利益和权利踩在脚底,把干千万万人的命运当儿戏,当心“上天难,装逼遭雷劈
政审,审你大爷!

2018年11月7日 星期三

这才是高级黑:巴基斯坦电视台长误把总理去北京变去乞讨被开除

深陷债务危机之际,巴基斯坦新总理北京时间11月2日访华,巴基斯坦国家电视台犯错,改写了总理的演讲辞电视新闻播放字幕。

据11月8日报道,巴基斯坦国内债务危机重重之时,新总理伊姆兰‧汗(Imran Khan)于11月2至5日对中国进行首次正式访问。 

巴基斯坦国家电视台巴基斯坦电视台(Pakistan Television Corporation, PTV)在近日报道这名自今年7月上台以来,将中国作为其第二外访国家总理访华的新闻时,打出的字幕中竟将坐标“北京”误标成“乞讨”,引起巴国舆论热议。

在新闻播放过程中,PTV将地点说明文字的“Beijing”(北京)错打成了英语单词“begging”(乞求)。PTV已因新闻播放失误事件进行公开道歉。

英国路透社11月7日报道称,巴基斯坦当局在事后已宣布开除了该台执行台长穆哈马迪(Hasan Immad Mohammadi),但巴政府信息部自辩称,上任台长不久便被去职的穆哈马迪与该争议事件无关。